老板经常问,我公司的会计报表越来越假了,原因在哪里?原创
金蝶云社区-财务金池园身份
财务金池园
5人赞赏了该文章 314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4月23日 09:30:28

在回答原因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会计报表“假”的概念。


这里的“假”针对不同的目标主体,所含的内容是有很大的不同。“假”与“真”,在会计理论逻辑上,是一个相当清晰的区别:凡是与会计处理规范相吻合的真实业务,即为“真”,否则就是“假”。因此,判断会计“假”的两大逻辑标准就是业务要真实和会计处理要符合规范。这也是我们会计人初期做会计工作最为关注的两点。此外,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假”的认定,是在会计人认定“假”的基础之上,再通过法定程序来验证判断。只有正式通过官方文件的,才能判定企业会计有“假”。


对于一个企业老板,是如何认定会计报表有“假”的呢?老板眼中的“假”是一个相对概念,认为接近心中的印象数据,做到八九不离十,就认为是真实的会计报表;若出现虚假业务或数据完全脱离现实,则判定会计报表有“假”。因此,老板认定会计报表“假”的两个逻辑标准是有虚构业务的结存金额,真实业务数据存在重大偏差。至于会计人是如何处理业务过程的,老板们是不关注的。

1.jpeg

老板发飙:把数据搞准确了再来汇报!


下面专门讨论老板眼中的会计报表的“假”是如何形成的:

1、虚构业务没有在会计环节上了结,形成的结存金额。以前税务机关对发票的管理不到位,造成社会上很多虚开发票的业务发生,一方面造成资产或成本虚假,另一方面形成了空的债权债务。空的成本费用在每年的汇算清缴中可以了结,但有形的资产、债权债务这些虚假的数据,如果事先不做筹划了结,在帐上是很难消除的,而且时间越长,问题越大。会计和老板都很想把这些假数据一笔勾销,苦于没有很好的办法。不过,现在税务机关对发票监管日趋严厉,这种“假”的会计数据可能会越来越少。


2、真实业务交易逻辑与会计逻辑不符形成的结存金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每笔业务的交易逻辑与会计核算逻辑是两条不同的轨道,他们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交叉的,有时会两道并行;业务人一般没有会计核算逻辑能力,但会计人一定要明白,只有把业务交易逻辑调整到会计逻辑的轨道上,所做的会计核算才是真实的。现实中业务交易表面上看是真实的,也是直观的。但对于会计人来说它是有会计逻辑瑕疵的真实业务,需要会计人事先做逻辑链接,让业务逻辑符合会计规范标准,其核算结果才是真实的。否则,所做的会计核算结果会形成一个虚假数据,而且时间越长,越难扭转过来,不断的数据累积会让会计报表“假”的成分越来越多。下面例举几个常见的情形:

①、内部业务人借支现金,业务了结或辞职后,往来借支未及时清理;

②、销售与采购业务的收付款,未通过企业帐号支付,而是通过老板个人帐户支付或通过第三方支付,会计人未得信息,对应业务未及时了结;

③、资产未及时清查,因丢失、报废、核算误差等原因未及时清理了结,长期累积形成“虚假”的数据结存。

当然还有很多不再一一例举。


3、会计人对业务理解不透,形成错误的会计处理未及时更正。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职业经验不足,又没有进行他方会计审核,不少的会计错误处理长期蒙在鼓里,错误的数据不断延续下去。时间长了,会计人自已都解释不清结果数据的来龙去脉,老板更一头雾水。最为常见的是债权债务往来科目中债权和债务科目中有相同的户名,这样人为地虚增了债权和债务。此外,还有成本费用资产化或资产支出费用化让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脱离企业经营实际,老板无法透过数据读懂投资与经营业绩。


4、会计人对帐面金额未进行价值的真实性查验,可能导致严重不能反映真实结果。从帐务资料上看,存货、固定资产、往来债权这三项是问题的重灾区,很多企业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贬值(目前房产价值除外),而会计人并未履行存货跌价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导致实际价值比帐面价值小得多。同样,预期难以收回的应收款项,会计人并没有根据可收回的可能性做预期坏帐计提,来反映债权的真实情况。这些在会计环节应该履行而尚未完成的工作程序(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是必须环节),可能让企业业绩虚增,误导企业老板做正确的经营投资决策。

这里特别举例:一家客户的职业经理人为了个人业绩体现,授意会计人把应该列入期间成本的部分金额人为挂在存货项目之下,形成一个空头名目,且金额占存货总金额的一半以上,长达5年之久。后经过内部审计,才曝光于客户的各股东眼皮底下。

当然,还有其它许多可能导致会计报表虚假的因素,我就不再详细剖析了。


* 本文首发自头条号:财务金池园,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图标赞 5
5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