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快到期了, 能否延续需要费思量原创
金蝶云社区-晶晶亮身份
晶晶亮
1人赞赏了该文章 200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12月01日 13:26:49

2020年底,有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前两天我发的一篇文章,关注!还剩45天就执行到期的10个税收优惠政策,里面只列示了最常见的优惠。其实还有其他若干政策,可参考德新老师总结的【税法大全】2020年12月31日到期的税收政策集锦,在此不再赘述。


优惠政策到期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后续会怎样?是下达新文件后延续呢?还是停止优惠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根据优惠政策的类型以及以往经验,做一个合理的判断和估计。


对于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目前我国对疫情的控制程度来说,应该不会再大面积爆发疫情,那么这些优惠执行到年底应该就结束了,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完美谢幕。


这里面的优惠,主要有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为1%(湖北免税);电影放映服务免征增值税;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等 。此外,很多朋友特别关注“一般纳税人连续12个月销售额不超过500万,转小规模纳税人”这个政策,它不算优惠,但胜似优惠,所以很多人都很关注它2021年是否延续。


从小规模纳税人到一般纳税人,按照最初增值税的税制设定,这本是一条单行道,不能逆行。规则本如此,但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却因为各种原因屡屡打破规则。


2018年,是因为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出现了三个标准,50万、80万、500万,为了统一标准,给了原先因50万和80万成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次转回的机会。


2019年,是因为当年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比如增值税免税标准提高到了10万元,相当于年销售额12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都可以享受免税政策。另外,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半。 在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为确保更多的纳税人可以充分享受减免政策,所以给了所有纳税人一次转回的机会。


2020年,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为了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再次给了所有纳税人一次转回的机会。


那么2021年,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的判断是,只要不出现类似新冠这样大级别的黑天鹅事件,应该不会出台这个政策了。 


其他的优惠政策,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非疫情时期出台,二是明确优惠实施期是两年或三年。例如:1、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2、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3、自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4、

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改制、合并、分立、投资入股等方式下涉及土地房产权属转移的,暂不征土地增值税。


5、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改制、合并、分立、划转、投资入股等方式下涉及土地房产权属转移的,免征契税。


……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延续呢?我的理解是,只要经济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这些优惠政策大概率会延期。
如果企业适用这些优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是尽量避免在新旧交替的政策空档期发生相关业务;二是如果发生业务,暂时先不要进行税务处理。


以前见过若干次这样的案例,旧的优惠政策到期了,企业发生了相关业务,业务发生日没有优惠政策,按规定足额缴纳了税款后,新的优惠政策才颁布。


一般迟到的新政最后都会有类似一句话“本通知发布前,尚未处理的,符合规定的可按本通知执行”也就是说,迟到的新政可可以追诉适用那些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业务。


那些已经进行税务处理的纳税人,可以享受优惠吗退税吗?从政策规定来看,不能退税。所以太过雷厉风行未必是一件好事情,让子弹飞一会儿,局面可能会有改观。 


具体应该让子弹飞多长时间呢?这个很难说,从经验估计来讲至少也需要观望3个月吧。 


有一个税收优惠政策我印象很深,那就是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9号《关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适用政策的公告》。


这样一个关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优惠政策是什么时候下达的呢?2019年企业汇算清缴结束期是2020年5月31日,这个优惠文件是 2020年5月29日下的。文件下达的时候,我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这个急匆匆出台的税收优惠,像极了开学前熬夜补交作业


所以说,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耐心一些。


总之,旧的优惠政策到期了,可能会谢幕离去,可能会焕发新生。世事风云变幻,经济日新月异,税收政策必然会随之调整变动,财税人员不必焦虑也不必烦躁,只要心中有预判,能随政策变化做出最有利的安排,以不变应万变,方是根本之道。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