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本精算是战略还是算计?原创
金蝶云社区-财友饭饭身份
财友饭饭
0人赞赏了该文章 443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1年01月07日 17:38:31

成本精算就是企业成本的“运筹帷幄”。成本精算不同于成本算计。成本算计更多基于当下的成本筹划,成本精算会兼顾预期,而且更趋向于综合考虑(例如虽然成本降低了但是造成人才流失也要算下综合成本)。当然,有时成本算计不经意间会达到成本精算的效果。


成本算计和成本精算都不只是成本核算。成本精算相比成本核算,更贴近战略维度。一个东西上升到战略高度,就要考虑未来的预期谋划与布局(即:成本的“运筹帷幄”);就要考虑成本风险的未来递延(我称为:成本风险递延)。——当然,像基层出身的人来说,上来就谈成本战略太虚,其实就是在考虑周全最基础的、基于脚踏实地的具体成本事项基础上,不经意中,才发现原来有助于战略,而不是相反。


有人说成本基本没办法精算。因为成本是不透明的,市场价格也是波动的。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控制出来的。所以,本书的成本精算,更多偏向于成本在初期设计阶段,如何把整体成本设计策略、思路考虑周全,甚至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成本筹划。


案例:防被炸!电商成本精算

中国电商类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跃居全球前列。例如: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公司,能够风生水起,一定是有它的成本秘籍。



举个例子:在贵州放几个服务器(大数据中心),马云马化腾们,就可以做生意了。它的成本是如何“精算”的呢?


单就成本来说,贵州并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还要选在贵州?这里就会有成本算计:是否有成本风险的递延以及成本预期的考虑。很多选择并不是选最优,也不是选当前最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甚至这些因素和现实本身无关。——成本算计,不是现在最优,而是未来最优。甚至战略考量:如可以免遭轰炸,减少重建成本。综合考量下来,贵州!这里面有潜在的优势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1、考虑发热散热成本。因为大数据中心的特点就是会有很多服务器,而服务器的特点就是散发热量很多。那么为了保证服务器正常运转就需要降温,降温方法很多,但是降温也需要考虑成本。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然的力量,例如:我小时候在炎炎夏天去过一个大石块形成的小洞穴,几十平米那种,走出去几步就是太阳,但是当时一进去冻得我直哆嗦。再如:农村也会把西瓜、啤酒放入井里冰镇等等,这些都是纯天然的降温方法,甚至一些老居是不需要用空调的,夏天也不会感到闷热。数据中心为什么不建在更冷的地方:计算机设备怕热更怕冷,所以最好的地方是恒温,否则温度太低还得开空调制热。这样,电费和设备费用都可以节省运营成本。究其背后总有成本的考量——海拔高了,温度就会降低一丢丢。海拔高了,风就会大很多多。风多,那么自然风就充足,自带风冷,持续带走热量,同样足够的风可以降低湿度。


2、考虑去除湿度成本。一个数据中心,去掉基本的建造维护费用,剩下大部分都是为了散热制造的费用。机器越多,越是如此。贵州湿度大怎么办:数据中心利用地理优势,寻找特殊地形,全年都有不停的自然风,靠风来散热,本身通风就可以散热,其次服务器放在集装箱了,有一些设计是可以保持散热还不会增加湿度。只要湿度在规定范围内都是何以接受的。湿度太低太高都是不利于设备运行的。加上当地电价相对较低,除湿成本等都相应减少。


贵州的地理条件特别适合——高海拔,低气温,低电价,非地震带。


3、考虑防炸毁损成本。服务器摆放在山体洞中。数据中心不是机密数据中心,被轰炸会有一些影响,但是问题不大,而且大多数服务器都是放在山体的洞中。比较隐蔽。所以维护成本波动不大。减少重建成本。


4、考虑震动维护成本。贵州本身水资源丰富,且现在西部有很多现成的火电厂。至于地震带,偌大的贵州选一个非地震带还是可以的,例如:世界最大的贵州天眼是不能有震动的。再例如:贵州有名的织金洞都已经几十万年了,里边的钟乳石,上面的水滴都稳定滴了几十万年了。所以它的地震结构是很稳定的。这些考虑,都是成本精算,都是基于成本战略的考虑,也让人感到“成本的算计”成份。



案例:特斯拉的成本算计

特斯拉以前美国造车,卖到中国,受制于关税、成本,导致汽车售价过高,在中国市场的潜力有限,为降低汽车销售成本、扩大市场,有必要将工厂开到中国。


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开厂呢?难道是市政府给的政策优惠多?不尽然。特斯拉的成本精神还考虑基于以下几点:


1、成熟的物流。上海地处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中心,物流极为方便,拥有全球最大的港口码头,出口也很便利。


2、成熟的市场。上海地处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高端车主要销售地带;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在上海设厂是最贴近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已让世界瞠目,上海有中国新品消费之都称号——规模效益会摊薄成本。


3、成熟的供应链。此外,上海周边拥有上汽、吉利等众多主机厂,配套方便,物流快捷,这样的成本就低下来了。


4、成熟的人才。人力资源效率提升相当于成本下降:上海是外资在中国的总部中心,拥有大量的人才,这对新兴的企业特斯拉来说,太重要了,人才是第一位的,这可能是上海吸引特斯拉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5、成熟的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就是效率,中国效率高于美国工厂(详见纪录片“美国工厂”),从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了成本优势(效率提升相当于成本下降)。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马斯克在中国工厂成车下线时竟然跳起舞来的原因之一吧。



案例:国产航空母舰成本精算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海军装备中名副其实的“吞金兽”,其总造价远远超越了其它同级水面舰艇。国产航母的造价大约在40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052D型驱逐舰的造价大约为50万人民币每吨,按照该舰6000吨的吨位来计算,一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价格大约为30亿人民币,约合5亿美元。而一艘30万吨级别的超大型油轮造价大约为1.5亿美元,简单计算的话,国产航母的工程造价大约为22.5亿美元,考虑到各种精密技术装备比如说相控阵雷达的上舰,总体价格可能超过30亿美元,再加上配套的舰载机成本,国产航母齐装满员后的成本将突破40亿美元,甚至达到50亿美元,相当于10艘052D型驱逐舰的成本。



航母设计成本精算。体现在:从无到有的设计成本一定比有参照的设计成本要高。国家组织设计团队,以辽宁舰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国产航母从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包括计算、试验、系统的构成,整个图纸的设绘,文件资料等全部DIY。第二艘国产航母,就是在辽宁舰航母基础上,更新升级的。这些决策当中都离不开成本精算的考量。


中国的航母设计团队,没有标准,就自创标准。我理解:自我创新创造就是减少交易成本。航母的交易成本是无限大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的。而自我创新,将就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中国航母的设计师孙光甦就说过:在国产航母的研制过程中,年轻的舰船人挑起了大梁,为了某个关键系统的研制问题,更是经历了五年的反复试验,没有节假日地坚守在现场,最终成功了,“我们没有耽误首艘国产航母的整个工程进度。”——这些都是自我创造减少交易成本的典型例子。


此外,航母的成本精算还体现在嫁接能力上。中国航母良好地嫁接上了我国几十年发展得到的完备的军工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完全自主的航母配套能力,这涉及到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信、导航、雷达、机械设备等等,节省了大量单独研制的成本。这个动作的背后一定是有成本精算的因素。



案例:成本精算有时会放弃成本

宝钢股份主动追着 “贴近” 用户,主动和用户发生关系。增加“转换成本”。一般企业,没有这样一个实例和魄力。宝钢股份,在全国各大汽车用户周边方圆3公里范围内,就会投建一家“汽车板 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因为,钢厂更知道用户到底最需要什么规格、性能的刚才产品。



所以宝钢尽可能去把用户的前道工序拿下,比如像剪切、加工、配送。这样,就可以实现与用户的捆绑。——大白话就是:“大哥!你干这事麻烦,你一门心思干大事,干正事,剪切配送是小事儿,小弟专业,成本小弟我来担,钱我来出,不用大哥费心”。


汽车厂,作为大哥、作为用户当然会很开心,心里想:“如果我自己花钱,投建一个‘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多不合算,小弟可以的。虽然东西贵点,但想想还合算,就买你的了!”——我们企业管理当中,把这个,叫做:非主业外包!——这就是成本精算主动和用户绑在一起“提高切换成本”的这样一个案例。即:成本精算的时候,考虑匹配用户的战略。



案例:成本精算与考核

大家知道本田是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厂经理到宝钢参观“产品”的生产线,他看到很多“操作车间的墙上”贴着一条标语:“少剪一刀,可以 降成本XX钱”。因为,钢材产品就像擀面一样,头尾缺陷比较多,所以要减掉头尾。



那么,看到这条标语以后,本田的经理说:你宝钢,并没有以用户为中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来开会的时候,本田的经理解释:因为产品切头切尾,是将缺陷部位切掉,留给用户 质量好的产品。而宝钢 “少剪一刀”,自己的成本是降了,但把缺陷留给用户了。用户傻吗,用户不傻,早晚会发现,早晚要来找你,甚至退货——损失的是钢厂,这是降成本吗?——所以说,你宝钢没有以用户为中心。


本田,其实来参观中国工厂,也同时在看你企业:是怎么要求自己的员工的。他说:你去日本的同行‘新日铁钢厂’看看,新日铁的车间也贴标语,但贴的标语是:鼓励员工好好干活的。——而我们贴的标语是“降成本”的。


因此有时候,成本太会算计,也不是好事。



案例:新产品成本精算是可以用数学模型预测的

成本精算预测,是可以用数学模型模拟出来的。篇幅关系,这里不展开,仅以新产品的成本预测模型为例,研究和判断新产品和和多个已有产品的相似程度 ,把模糊相似程度定量化,并加以权重,使其判断的误差尽量减小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



判断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相似,是基于其事物和其它事物在诸多方面相同或相似而言的。选取n个特征因子,从n个方面考虑,所以如果用 u1,u2,u3,⋯,un分别表示特征因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些问题的论域就是 :u= {u1,u2,u3,⋯,un}


目前研究离散型成本较为普遍的预测思路和方法,是单一建立于指数平滑法的数学模型,即先由专家评分取平均值得到各隶属 函数值 ,再根据贴近度的计算结果排比、选优已知与待估产品的差距,并用指数平滑法对待估产品的成本进行预估。


例如:某优化过的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数学模型建立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 :选取可作为论域的几个已知产品。并利用专家评判给分或统计试验法等方法确定其多种属性的隶属函数值 。


步骤二:根据公式:

image.png


计算出论域中各个已知产品相对于待估产品的贴近度。并按照贴近度值 的大小依次从大到小排序。


步骤三 :选取最贴近的四个 已知产品。同时,选择最佳的平滑常数。


步骤四:最后,带入式公式:

image.png

image.png

中得到新产品成本的预估值。。。



成本精算顺从“竞争战略”前提



我一直说:要讲战略,成本不是全部、财务也不是全部。但作为业财融合的要求,管理者应有成本、财务的全局观。例如平衡计分卡的思维,财务也只是4维中的一个维度。因为管理者考虑问题,是综合考虑的。1980年,33岁的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生产制造、研发、服务、推销、广告及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确保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等。


“专一化战略”是公司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公司要么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要么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两者兼得。


这三种一般性战略,都无法尽善尽美。比如,控制总成本,有可能影响公司的长期研发投入;追求差异化和专一性,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往往不可兼顾,而且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和交付风险。。。


原创:范晓东,节选自《成本精算——写给管理者》


作者:范晓东,中欧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拥有2家500强国企15年全物流财务实操及2年一线营销、2年房产开发公司财务总监经历,财友认知升级创始人,微信公众号:财友饭饭

图标赞 0
0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