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对外出口受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使得我国危机以来本身萎缩的对外贸易局面,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人民币升值似乎体现为一把双韧剑,它一方面造成我国对外出口压力的增大;另一方面又通过倒逼效应迫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思考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思考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其凶猛的倒逼效应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沿着国际金融链条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世界金融危机。在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许多大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倒闭,如: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被出售给摩根大通;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步入后危机时代,由于经济受到重创,美国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并且,为了改变对华贸易的长期出超局面,通过政治压力迫使我国人民币升值。这使得我国危机以来本身萎缩的对外贸易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为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思考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实现。这也构成了本文的逻辑起点。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就人民币升值原因以及所形成的倒逼效应进行考察;(2)在上述考察的背景下,给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思考;(3)进行小结。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倒逼效应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
有关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探析,近年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热点。就其发生根源来看,诱致因素很多。笔者将从美国施压以及国内经济面给予阐述。
1.美国施压。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合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高潮,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 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 发展 出现萎缩, 企业 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使制造业的失业,而且美国兑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纪念里也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人民币升值。
2.国内经济面。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
(二)倒逼效应考察
人民币升值从金融危机时期就已持续,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我国来说,其直接结果便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额度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0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中国经济已和世界接轨。因此,由于人民币升值,加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倒逼效应,首先就表现在东南沿海广大外贸型企业的大量破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倒闭企业达到该地企业总数的40%。由此,作为经济增长“三架马车”之一的对外出口已经受限,而且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本身就不符合“钱纳里—塞尔昆”大国模型中的中国应有的外贸依存度。同时,大量的国际游资永入中国,这本身就给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强大的推进力;而更严重却是,随着美圆的进一步贬值,将造成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巨大损失。因此,其倒逼效应使得我国需要合理的使用这些热钱,通过资产的构置降低外汇损失。
二、路径思考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如还是以过高的外贸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目前看来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危险的。因此,就经济增长“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对外出口)来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精力应更多的放在拉动内需上面。同时,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时期,投资需求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消费需求的拉动
1.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消费需求的治本之策。因为从根本上说,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手里没有钱,拿什么去消费?目前银行里存款不少,但很大一部分是高收入阶层的,这些高收入者衣食住行已得到满足,日常消费有限,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消费;真正的消费潜力在普通百姓那里。因此,扩大内需主要应在增加大众消费上做文章。
2.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目前我国居民的未来支出预期较高,存钱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的需求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即期消费欲望。因此,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的需要。
3.进一步启动城市消费需求。 当前最重要的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房价,尽快实现住房商品化、货币化。 目前商品房开发建设中的各种税费很多,数额很大,约占房价的1/3左右,这是住房价格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房价太高,很多老百姓买不起;而房子又大量空置,无法销售,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只要把商品房中的税费减免一些,住房价格就会下降,再配合住房信贷,商品房的销售形势就会好起来。
4.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据调查,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1∶4,即1个城镇居民相当于4个农民的消费水平。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市场的容量绝对不可忽视。如果能把农村潜在的需求挖掘出来,就可以大大扩展经济增长的空间。随着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农村水、电、道路、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得到加强。消费环境的改善,将会为家用电器和电话大量进入农民家庭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农村潜在市场的开发。
(二)投资需求的推动
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今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投资需求方面的产业规划上,应大力推进该目前的实现。环保、节能、绿色产业应是未来投资需求的主要接受方。这里,笔者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产业。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绿色物流是以经济学一般原理为基础,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和物流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的物流科学发展观。同时,绿色物流也是一种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作业流程的物流活动。内涵绿色物流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的本质内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2)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绿色物流,首先要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外,还要注重对运输车辆的养护,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一方面要求仓库选址要合理,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仓储布局要科学,使仓库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4)绿色包装:包装是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包装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5)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搜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然后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后形成的物品流动活动。
三、小结
人民币升值似乎体现为一把双韧剑,它一方面造成我国对外出口压力的增大;另一方面又通过倒逼效应迫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拉动内需为主的方式,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消费拉动方面,我国应着重在: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启动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等,这几个方面下工夫。在投资需求推动方面,应合理的选择外汇的投入方向,从投入的战略上应优先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如:发展绿色物流产业。这样一来,才可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哈斯.人民币汇率:美国争论的背后[J].上海:世界经济情况,2006(3).
[2]赵奕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滞后性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湖北: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
[3]王立和.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2).
[4]孔祥敏..中国经济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缺失及对策[J].北京: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本文转载自: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佚名
原文链接:https://bbs.pinggu.org/zyzt/372/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