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谁说财务不能做“两套账”?这个可以做! 原创
金蝶云社区-财友饭饭身份
财友饭饭
3人赞赏了该文章 1,291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11月13日 15:13:53

1.jpg

500强企业为了对外满足报表披露的需要,成本核算只到工序成本中心层面,并通过一体化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这一级对应使用工序成本中心层级的“分步法PLUS版”即标准成本法核算。


对内满足明细产品管理,成本核算从工序成本中心进一步细化到明细产品层面,并通过数据仓库(SAS系统)实现细化;这一级对应使用“末梢成本触发点”指标(如单耗指标等)以及明细产品的“品种法”核算。


因此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做到了内外有别。对外粗、对内细,目的不一样。从这个角度上看,企业成本核算对内、对外玩的是“两套账”。这里“两套账”不是虚假做账的意思。


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分离但不分家,脱离而不脱节”。


2.jpg

如图所示,成本核算层面的标准成本,用于指导细化了的“末梢成本触发点”和“明细产品成本”;而“末梢成本触发点”和“明细产品成本”又服务于成本核算层面的标准成本。


我所定义的“末梢成本触发点”标准,又称“计划值”。为什么叫“计划值”呢?


我们知道:计划告诉我们干什么活,预算告诉我们花什么钱;

正因为“业务触发了成本”,业务必须先量化,财务才能价值化;

所以这个“计划值”就是业务的量化指标标准;

我称之为:业务活动的“末梢成本触发点”标准;

如:单耗、产能、收得率、效率、能源类、设备维修费等指标的标准。


到底要细到什么程度?


对外满足报表披露需求,成本核算的内容相对可以较粗;

对内满足成本控制管理的需求,成本核算的内容相对较细。

对外粗、对内细,如何界定粗与细呢?为什么要弄“两套账”呢?到底细要细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成本核算“十字形定位”中的“兼顾内外,弄‘两套账’”概念:


如果要满足对外披露需求的话,成本核算只到工序成本中心(分摊一次),可以生成其成本报表就够用了。这时,就需要成本核算的凭证分录明细账;这个明细账在年报审计时会要求提供给会计师事务所。


如果要满足内部管理需求的话,还需要继续从主工序成本中心,核算到明细产品(再分摊一次),生成其成本报表。这时的成本核算,不一定需要凭证分录明细账。使用成本核算的凭证作为“联合凭证”覆盖至明细产品核算;之后系统后台将内部成本核算过程、细化依据留底备查。


实践中,很多企业是将管理与核算分开的,成本核算只做到能满足对外披露需求就结束了。管理先进的企业会通过信息化等手段,继续在后台对明细产品进行成本核算。


实际上你会发现,我们设计了很多成本核算科目,3级科目、4级科目、甚至5级科目。为什么要设置那么多项成本核算科目呢?就是想着要解决成本管理的目的。比如:利润表里,营业成本就是营业成本,我们对外报表披露只要到营业成本就够了。


但是内部管理需要就不一样了。我们还要知道多个维度的成本信息,如:每个产品的营业成本、每个区域的营业成本、每个生产单元的营业成本等;目的是为了评价考核。设计那么多级成本核算科目,就是想要用科目来反映多个维度的成本管理信息。


【例】:我们原始的思路就是想用成本核算来解决管理问题,没有分开。所以成本核算的科目要不断被进一步细分,才不得不设置3级、4级科目。山东的一家中国500强企业,曾经把科目加到8级,最后直接把系统搞崩溃了。


【例】:好比我们人拿杯子喝水,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你非要搞个机械手操作,用电脑来控制机械手去拿杯子喝水,搞复杂了。


实际上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科目。


成本核算基本上搞到4级科目就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些科目,放在预算体系中来完成。也就是说,不要用成本核算来解决成本管理问题,而是把两者分开来弄“两套账”:


一套对外,满足报表披露,给股东、给税务局看;

一套对内,满足管理需求,给董事长看,给总经理看。


【例】:在某500强国企工作期间,我曾被指派对30多家子公司进行成本底细摸查。就曾看到一家3级子公司甚至不用辅助核算来反映车间发生的成本;因此,其成本科目相对简单。

这家子公司的具体做法是:只在核算账的“凭证摘要”里注明“某某车间”就结束了,之后下载“核算系统序时账”,并用EXCEL表的筛选功能,就算实现了车间的成本核算。

所以,对一家企业成本核算的细化程度来说,够用即可。


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秉承“没有粗与细之分,只有适合与否”的思想。


以某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繁简分级为例,如图《500强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外有别”》所示。


工序成本中心层面的成本核算,解决满足对外披露的需求,生成工序成本中心成本报表,无需细化至明细产品层面。从核算要求来看,由于核算路径较简单、分摊次数相对少,因此工序成本中心核算要求相比明细产品要求低。


3.jpg


明细产品成本核算需要继续从主工序成本中心,核算到明细产品(再分摊一次),生成明细产品成本报表。这些明细产品成本核算都是在数据仓库(SAS系统)后台完成的,为管理决策需要,一般不需要成本核算的凭证分录明细账。


明细产品核算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的需求,例如:用于明细产品定价、成本差异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专项成本核算及管理模块(如质量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考核等。


500强企业亦采用企业核算与管理分开的方式:就是“两张皮”,就用“两套账”。但核算兼顾管理,核算分录覆盖至管理,互有关联不脱节。


正所谓: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分离但不分家,脱离而不脱节”。

作者:范晓东,中欧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拥有2家500强国企15年全物流财务实操及2年一线营销、2年房产开发公司财务总监经历,财友认知升级创始人,微信公众号:财友饭饭


图标赞 3
3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