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中国饮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如何让农业摆脱落后的标签,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尊严?数字化,也许是一条必经之路。
28年来,金蝶服务了许多家农业企业,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见解,本期内容是特别制作的《创见者》系列视频中的农业篇,特别分享给您。
九三集团总裁史永革分享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大荒集团,而且到建三江七星农场去考察,看到了万亩的水稻田,提出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要求。我们既有荣幸,同时又更有责任和压力,北大荒集团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九三集团总裁 | 史永革
建三江七星农场
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说:“(温氏集团)关系到消费者餐桌肉食的安全,将企业稳健经营下去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温氏集团董事长 | 温志芬
以粮食作物与猪肉为例,国家与企业家们正在励精图治直面严峻的挑战,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的都是“三农”问题,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传统农业正在谋求合理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与变革路径。
传统农业面向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环境变化。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性增加,“双循环”政策的推进,全球气候变化与新冠疫情流行,农产品的准入机制以及贸易依存度将发生变化。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农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入的供给侧改革。
第三,基础相对薄弱。分散的农地结构和有限的资源,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与劳动生产率有待提升,畜牧业分散养殖和产出率偏低的挑战同样存在,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利润水平相对较低。小农经济(个体农民经济)面向自然灾害、疫情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等系统性风险时存在较大的劣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保障农户利益是国家与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基于上述挑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与逐步成熟,数字农业正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变革与农业生态创新性升级的核心驱动因素;正成为让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的必要路径。
金蝶基于28年来在农业企业的服务经验,基于战略到运营全方位的理解与实践,对于数字农业有以下见解:
顺天应时,以数字化驱动供给侧变革
传统农业主要“靠天吃饭”,而如今宏观环境急剧变化造成了更深层次的不稳定性与风险,企业需要构建可持续的柔韧性机制与竞争力,从而直面不稳定性造成的挑战。企业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来驱动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侧变革便是核心路径。
温氏集团,通过构建链接养户的养殖系统,实现了300家公司集中管理,并且做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温氏集团
九三集团打通了收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全链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九三集团业财税一体化管理;
九三集团
褚氏农业构建了种植、采果、选果、分销、零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过程。这三家行业领先的企业均基于自身战略与业务运营模式探索并逐步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立体的EBC生态。
褚氏农业
九三集团总裁史永革分享说:“(数字化)应该说是使企业真正从发展的动力上从过去慢车道走入快车道的途径,也就像国内现在高铁发展的速度一样,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生产单元都能成为一个动车组,这样企业才能在自己的行业发展道路上更快、更平稳地往前行”。
敬天恪物,以数字化感知品质与“生命”
以褚氏农业为例,“褚橙”需要有超过200天的挂果成长期,而“褚橙”从树上摘下来后,七天之内就必须要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这种“慢”与“快”恰恰反映了农业的特点,同时更是农业管理上的难点。
褚氏农业总经理 | 褚一斌
首先,数字化意味着让消费者更深刻地感知到农产品的种养环境、科学且辛勤的作业(保育饲养/剪枝、控稍、施肥、防虫…)、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与现代化的分选/深加工过程,从而赋能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体验,不再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动物福利”等等几个名词,以数字化赋能感知农产品的品质与其“生命”的厚重,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其次,数字化意味着品质的标准化管理。分散的农地结构和有限的资源导致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不仅要靠天吃饭,而且要仰仗人为经验,这从众多关于节气的谚语中就可以管中窥豹;这也是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制约因素。品质的标准化管理意味着农业作业与管理经验的“白箱化”、显性化,如九三集团,制定了高于行业和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有36道生产工艺,有23个关键的过程和58道质量检测防线,并且还有15个专检点。
最后,由于农业本身数据资源分散,数据采集难度大,通过“物联网” 技术完成赋能,从而让农事作业更标准、更科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田间地头、农场安装上智能设备(智能耳标、土壤水势仪、生育期监控设备、气象站…),来采集土壤养分数据、作物叶片养分数据、气象数据、畜禽血液生理数据等,夯实基础进而提供合理的作业建议。例如,结合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和生育期来决定灌溉频次和每次的灌溉量,让土壤“少食多餐”;更科学的设计或优化灌溉管网布局。
以上,农作物与畜禽本身也是有“生命”的,在需求端数字化提升了品质与“生命”的消费者感知,在供应端数字化建立了标准化、资产化的规模复制与对外赋能的能力,在总体上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了提升与赋能。
因地制宜,以数字化构建生态保障机制
由于分散的农地结构以及地块的确权、承包、流转、限制及利用状况多元化、碎片化,小农经济(个体农民经济)的脆弱性相对较高,行业领先的企业家们在殚精竭虑、因地制宜地进行着变革与创新,如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运营模式,通过数字化让企业与农户在信息、数据、利益上实现共享,公司与农户形成一个互信的生态机制,共同抵御行业变动风险,“猪周期”来临时与农户共渡难关。如,褚氏农业的“作业长+承保分片”管理模式与“长工模式”,不但保证了褚橙在农户的管理上可控以及稳定,而且通过作业长将技术标准转化成生产标准,而且突破了“大小年”的限制。这些数字化生态机制的建立激发了更高的效能,激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农户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让农户安心,“多劳多得”,愿意留在他们辛勤耕耘的土地之上。
以EBC五大平台,助力农业企业重构数字战斗力
基于对农业的洞察和理解,金蝶认为通过构建EBC(企业业务能力),是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是典型的生态系统平台,即通过链接合作伙伴(农户),实现产量的倍增,风险的倍减。物联网平台,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于生产资料的深度经营,在这方面褚氏农业已经做了很多很好的探索。另一方面,褚氏农业也通过构建客户体验平台,实现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全流程的数据可追溯,并实现果子从采摘到消费者餐桌只要7天时间。信息系统平台,帮助实现农业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而有了数据分析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洞察、预测和进行风控,从靠天吃饭变成靠数据驱动生产经营。
共筑数字化农业新未来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聚焦在“三农”问题,它涉及的不止是国民健康与稳定,更是整体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意义不止于农业企业经济效益,更在于帮助农民增加议价能力,增加收入与保障,解决真问题。也正像褚氏农业总经理褚一斌所说:“到有一天,你很坦然地说,我是农民,你很踏实很自信地说这句话,你就有尊严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