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消息称宁波银行一名员工跳楼自杀。自称该员工太太的微博用户发布了多条微博,基本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主人公毕业于厦门大学,本硕连读,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还未断奶。但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项目完不成,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最终情绪崩溃。
一方面,我们为逝去的生命感到伤感;另一方面,对于过于追求业绩的企业来说,如何缓解员工压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当年这种情况只是偶然出现在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在貌似高端上档次的金融行业,竟然也出现,让人非常震惊和惋惜。
一、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
宁波银行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4月24日发布了2019年年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177.17亿元,比年初增长18.03%;各项存款余额7,715.21亿元,比年初增长19.30%;各项贷款余额5,291.02亿元,比年初增长23.31%;实现营业收入350.81亿元,同比增长21.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14亿元,同比增长22.60%。
数据来源:iFind,制图:诗与星空
从年报数据看,公司的业绩华丽而文件,增速明显。
公司的经营策略很接地气: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
其实从这个口号,基本上也就能推测出公司的经营风格,大概率是干大银行不屑干的、小银行心有余力不足的—苦差事。
错位竞争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但这也是员工压力大的根源。
他的一个同事事发后在某社交媒体匿名吐槽:自认为是个抗压能力巨强的人了,从前工作从不抱怨再苦再难坚持住,但在这里经常哭,莫名其妙就哭的那种,抑郁了很久,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睡觉做梦都在给客户开卡。看看总行九十点亮着的灯,有时候那不是希望,是人生这个单行道上压倒你的一根根稻草。
年报显示,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优化激励与考核制度,逐步建立体系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培养机制和分层选拔机制,人才队伍稳定有活力。在人才队伍训练上,宁波银行大学、宁波银行知识库、"标准化、模板化、体系化"体系运转有效,为应对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这段话中,最意味深长的是标准化、模板化。把人才打磨成标准化的螺丝钉,对企业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但对个人发展来说,可能牺牲了个性并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那么,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业务,都有什么?
主要包括: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个人银行、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等利润中心。
二、优异的净利差和净息差
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财报格外不同。无论是营收还是银行存款还是现金流,都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
毕竟,公司账面的钱,其实都是别人的。反倒是借出去的钱,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风险可控性决定了银行的真实业绩。
数据来源: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公司的核心营收是利息收入,利息净收入 195.64 亿元,同比增加 4.44 亿元,增长 2.32%。其中利息收入 451.54 亿元,同比增加 22.83 亿元;利息支出 255.90 亿元,同比增加 18.39 亿元。
从单项指标看,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的指标都非常靓丽,这恰恰是让银行员工压得透不过来气的任务型指标。
银行的核心指标是净利差和净息差,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剔除新金融工具准则影响后,宁波银行的净利差为 2.31%,净息差为 2.07%,都较上年有所提升。
对于银行企业来说,净利差和净息差的重要性,大致等同于普通行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对于核心指标优化的原因,公司年报解释,一是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使得客户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重持续提升,资产结构不断优化,推动资产端收益率有所上行;二是公司进一步夯实客户存款的基础性地位,使得客户存款占总付息负债的比重稳步提升,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助力负债端成本节约;三是公司把握了年内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趋势性走低机会,调整了主动负债的配置结构和久期,重定价过程带动负债成本有所下行。
三、潜伏在华丽数据里的风险
表哥不太爱看银行的财报,为什么?
银行的核心财务数据不在自己的财报里,而在客户的财报里,我们又无法看到每个客户的财报,所以只能凭空想象。
在解释公司贷款业务增加的时候,年报里这么说,报告期内,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加速等趋势,公司紧跟宏观战略导向与监管要求,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信贷投放,着力支持小微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一般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增长 14.86%。
其实,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信贷投资这样的话,表哥是不信的。风险和收益雨露均沾的好事,怎么可能存在?
也就是说,公司为了推动贷款的增长,主动加大了风险极高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至于会不会暴雷,什么时候暴雷,那是将来的事。毕竟,投资者看不到这些小微企业的财报,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撑过2020年的疫情,都很难说。
在资产减值情况表里,也显示出公司的贷款风险不断积累。
2019年,贷款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了65.62%,只不过由于其他项目的此消彼长,显得减值损失增加不高,实际上贷款减值损失正在像脱缰野马狂奔。
这些损失从哪来的,如何发生,又如何规避,究竟贷款给了什么样的公司,有没有真实还款能力。在银行的财报里,除了拍着胸脯信誓旦旦说能有效防范风险外,一无所知。
我们只能用一些价值不大的指标翻来覆去的测算,得出一个又一个貌似合理的推论,假装很懂的样子。
四、总结
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发动机,银行的真实财务数据却很难核查。这就对银行企业的掌舵人提出了非常高的人品要求,高管的管理风格,决定了银行企业的经营稳健程度。
从员工自杀的情况来看,宁波银行很可能是一家业绩至上的公司。对于银行来说,过度追求业绩的背后,就会存在着风控不到位的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