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坏账政策的变化及计提方法。作者抱怨了准则频繁变更带来的学习负担,并指出新准则基于“预期损失法”计提坏账,相较于旧准则的“已发生损失法”更为谨慎。文章详细对比了新旧准则在计提基础、方法、坏账计提比率和账龄确定方式上的不同,并提供了实务操作中上市公司的做法和常见问题解答。
有小朋友叫我讲讲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坏账政策。
这一节,主要讲讲新旧坏账政策的变化,以及在新政策下坏账该怎么计提。
审计本来就够累了,准则还老变,旧政策还没完全掌握,新政策就出来了,恨死那帮准则制定者了,他们一拍脑袋,可苦了我们这些小朋友了。
有些小朋友想不明白,那些“居庙堂者”为什么老是拍脑袋,去年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刚刚在一起,今年又分手了,搞啥子嘛。在小编看来,那些准则制定者也是要业绩的,不搞点新花样,怎么交差?所以啊,没事也要找事儿,大家习惯就好。
可无论怎么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学啊,没有任何办法。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准则变了,我们还能在旧准则的基础上去理解它。掌握旧准则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新准则,比小白学新准则要快得多。这跟学习IT是一个道理,一个小白学python至少要两三个月,如果一个会java的人学python就是几天的事。
好吧,不说那么多废话了。下面是新旧准则的对比:
1、计提基础
旧准则以“已发生损失法”为基础,也就是说,有证据表明已经发生损失才计提。新准则以“预期损失法”为基础,也就是说,即使没发生损失,也要计提。
在新准则下,没发生损失要计提,发生损失也要计提,横竖都是要提,显然计提的坏账准备要比旧准则多,用专业点的话来说就是更“谨慎”。
2、计提方法
还是按照“单项+账龄”的方法。旧准则还有用余额百分比法的,新准则余额百分比法就不太合适了。
坏账与账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方不按时还钱,当然要提坏账,所以即使准则怎么变,都还是在账龄的基础上计提的,即使过一万年,也不会变。
在旧准则下,有“单项重大和单项不重大”的划分,对于单项重大的,应当单项测试,单项测试没发生减值,就放在相同信用风险的组合中计提。也就是说,单项重大的必须测试,如果减值的,就在单项重大那一栏披露,如果单项不减值,就放在相同信用风险组合中一起计提,然后信用风险组合那一栏披露。旧准则下的附注披露格式如下图:
新准则下,不区分“单项重大”和“单项不重大”了,但还是保留了“单项”计提的方法。也就是说,能识别出单项发生减值的,就单项计提,没识别出单项减值的,就按照组合的方式来计提。单项计提的主要特征有:对方公司破产了、跑路了等等。新准则下的附注披露如下图:
一句话总结:新准则下,单项不分是否重大,组合还是跟旧准则一样。
3、坏账计提比率
在旧准则下,坏账的计提比率一般是根据历史经验确定的。其实更多的是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比如一年以内是5%,1到2年10%,2到3年20%,3到4年50%,4到5年80%,5年以上100%。一般情况下,上期用什么比率,本期就用什么比率,比率非常不合理。
在新准则下,坏账的计提比例叫预期信用损失率。预期信用损失率的计算分为四步:①获取四个年末账龄;②计算应收账款迁徙率;③计算历史损失率;④考虑前瞻性信息。
①举个例子,四个年末的账龄如下图:
因为要四年的期末账龄,才能计算出三年的迁徙率。用三年的迁徙率计算平均迁徙率,才比较有代表性。
②计算应收账款迁徙率
应收账款迁徙率,就是应收账款迁移到下一个期间的比率。比如2016年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为1000万,到了2018年,去年的一年以内“长大”了一岁,变成了“一到两年”,案例中是70万,那么迁徙率就是7%,表示有7%的应收账款从一年以内迁移到了一到两年。剩下的93%呢?收回了呗。假如2018年“一到两年”的应收账款是1100万,那么就是逻辑错误,即使那1000万一分钱都没收回,也只能是1000万,不可能比1000万大,这就是账龄的内在逻辑,迁徙率大于100%的就是错误。依此类推,设置好公式,一拉公式,所有的迁徙率就出来了,如下图。
③计算历史损失率
迁徙率跟坏账有什么关联呢?其实迁徙率可以叫做“收不回来率”或者“老赖率”,从一年迁到两年,一直迁到100%的年份,迁徙率为100%,就意味着收回来的可能性是0,应收账款就黄了,凉凉了,黄花菜都凉了。一年以内的,迁到1到2年,且迁到2到3年,且迁到3年以上,中间是“且”的关系,表示条件同时成立,计算时用乘号。下图是历史损失率的计算过程:
④考虑前瞻性信息
预期信用损失率跟历史损失率的差别就在于,预期信用损失率表示的是未来将要发生的损失,历史损失率是过去的,那么,过去+前瞻性信息=未来,所以,在历史损失率的基础上,考虑前瞻性信息就可以计算出预期信用损失率。
一般情况下,在历史损失率的基础上乘(1+5%)就等于预期信用损失率。比如上面的历史损失率乘(1+5%)后如下图
最后,用相应的账龄乘以预期信用损失率,就得出本期应该计提的坏账了。
这就是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过程。
4、账龄的确定方式
账龄的确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初始入账时间为基础,前面的例子就是以它为基础。第二种是以逾期天数为基础,比如逾期180天以内,逾期180天到一年,逾期1到2年等。
这两者的差异在于信用期,比如合同约定,收货3个月内付款,这3个月就是信用期。按照第一种方法,对方确认收货的时候就开始计算应收账款账龄;第二种方法是对方收货3个月之后才开始计算账龄。
因为每个供应商的信用期不一样,有些是货到付款,有些是3个月,有些是1年,而且要一个个统计,工作量较大。想早点下班多陪陪家人的,一般都不用第二种方法。
Q&A
Q1:实务中,那些上市公司都是怎么操作的呢?
A1:小编看了截止今天上市公司披露的2019年报,有很大一部分公司采取“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也就是说,换个表述而已,去年的计提比例和今年的计提比例是一样的,比如去年按“1年以内5%,1-2年10%,3-5年50%,5年以上100%”,今年执行了新准则,还是按照这个比例,只是在会计政策那里换了一下表述,仅此而已。有些则规规矩矩的按照上面的理论来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率。新旧准则的过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就看看别人家的上市公司是怎么操作的,这叫“搭便车”。看别人的年报,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就像小学生抄作业。但是要找一个靠谱点儿的同学抄,找那些四大八大出的审计报告来参考。
但是,新准则下计算出来的预期损失率不能小于上期的坏账比率,因为新准则的基础是历史+前瞻性,比旧准则多了个前瞻性,前瞻性至少要大于等于零。
Q2:合并范围内的要不要计提坏账?
A2:有些上市公司计提,有些不计提。
在小编看来不用计提。因为最后都是要抵消的,先计提再抵消,相当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脱裤子放屁唯一的作用就是传播新冠病毒。据说新冠病毒携带者的屁也有病毒,如果脱裤子放屁的话,病毒就会传到空气中,闻到的人就会被感染。如果没脱裤子,病毒就会被裤子过滤掉。所以,还是不要脱裤子放屁的好。
Q3:上年的坏账要根据今年的比例重新计提坏账吗?
A3:这是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上年的数据,还是按照上年的比例计提,按照上年的方式披露。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