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人才管理为什么牛?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金蝶云社区-sincere030609
sincere030609
27人赞赏了该文章 198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10月04日 08:21:22

最近人力资源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华为成立总干部部,二是小米成立了组织部。


这两件事情引发了密集关注,出现很多说法。很多人认为这两件事情也许意味着新的趋势要由此发端。


一个好的公司应该具备2个特征:它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公司,还应该是能够不断地产生优秀人才的公司。


在培养人才上,华为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华为最牛的地方,就是管理到位。以下,Enjoy: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111.jpg


我对华为的评价是:华为是中国人学习管理的教科书。


华为是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成长得最成熟、走得最正、体系最完整、管理职能发挥最大的公司,所以研究华为意义非常大。


我认为华为最牛的地方不是机制好,而是管理到位。



01 华为人力资源部和干部部在定位上的4点差异


华为的干部部由来已久,在20年前,华为就有干部部,但早期不是建立在总部,而是具体的业务部门里有干部部,类似于现在的HRBP,属于每个业务部门班子里的成员,类似于支部建在连上。


这次华为62号文宣布成立总干部部,在其工作内容上提出了四点与人力资源进行区分。


1. 人力资源部管政策、管规则,干部部管人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纯粹的政策和规则的制定部门。管理实践中如何选育用留,实际操作执行是干部部的职责。


2. 人力资源部做支撑性的、服务性的工作,干部部直接管干部


例如员工的招聘、考核,全员的学习发展等支撑性工作,归人力资源部。


而总干部部,是管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甚至包括罢免、弹劾等直接执行管干部的动作。


3. 人力资源还是以服务性为基础,干部部则具体执行


比如招聘的政策,不同岗位任职资格的专业操作平台,学习的框架等专业指导性的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而干部部真正管具体的,比如如何认证一个好干部,干部如何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应该具备哪些资格条件,这些都是干部部来做。


任正非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人力资源体系的管理就像河道,就像堤坝,中间流的水,流在水上的人和船,属于干部部。


可见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搭河道,搭平台。


4. 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业务出发,服从业务,总干部部管人


这点根源于华为一贯的文化,是最重要的也是要注意区分的一点。


其实华为以前强调的是业务主管管人,人力资源部是给业务主管提供方法、工具、支持的功能,那么现在强调干部部管人,干部部与业务主管的区别在哪里?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452.jpg


 华为62号文号文里没说这二者的区别。实际上,干部部有两个职能:


第一,是全局范围内跨领域的干部调动和干部成长。


每个主官承担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下属如何选择、考核、评价、培养,但是跨体系之间,人的调动、培养,确保干部在总量上和结构上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这是总干部部承担。


第二,是每个级别的干部部,相当于主官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助手。


它负责帮助主官做方案、提案、备选方案,但最终方案用不用,还是主官最终拍板。



02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起点是服从业务


我们要看到,总干部部成立了,但是在文件中透漏的最核心的思想,还是老生常谈的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起点还是要服从业务的要求。这话听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很难。


例如,我与上海的一家公司交流时,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降低公司人员的流失率?


他们的人员流失率比较高,同行20%左右,自己36%,几乎是同行的一倍。


交流之前他们自己做了方案,也调查出来离职的一些原因,例如家庭原因、流程过长做事困难、收入低、成长慢等。


根据这些原因他们设计方案时,针对成长不够的问题,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晋升通道;针对收入问题,进行绩效改革;针对做事难,则改善项目管理流程……等十几项措施。


我问他们,如果把这十几项都落实了,是否就能改善现状,能解决员工的积极性问题?


没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没采取这十几项措施,而是企业连续三年增长率接近于0,利润率还在下滑,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所有的措施都没有落实的空间。


如果总盘没有增长,就无法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岗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又何从谈起?


公司的业务没有增长空间,再怎么设计,有吸引力的职位和机会不可能从天而降,人力资源管理就没有起点,一定是落空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业务上没有空间,增量不知道在哪里,仅仅进行绩效改革,不可能让员工有收入的总体增长,结果就只能是绩效从一些人转移给另一些人。


从微观上可能一些人被激励了,但是无法激励整个队伍,因为增量没有来源,绩效增长就没有来源,绩效改革方案没法解决根本问题。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634.jpg


所以我说,你能把业务想清楚,告诉大家业务增长空间在哪里,如果员工对业务发展有信心,再打开空间,把年轻人选拔上来。


有看得见的机会和增长,即使没有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企业有信心,相信在公司里是有未来的,他就会被唤醒和激活。


业务上没有想象力,人很难有活力和奋斗激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就没有起点。


一言以蔽之,人力资源的首要起点还是服从业务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从业务是华为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石。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中心,是指向业务增长的。


业务有增长,业务有未来,公司就有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就有方向。


人力资源的核心,无非就是如何配置人,吸引人,让人心、人的能力集中到公司的业务增长这一命题上来。



03 华为人才管理的根基:分权机制、分钱机制、评价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服从业务这个大前提下,华为人才管理的根基建立在3大机制上:分权机制、分钱机制、评价机制。


1. 分权机制与分工:把工作变得简单,限制人的弱点


在华为的分权机制中,分权立足于两点:一是把工作分好,把工作变得简单。


把工作分好,是为了让一般人在专业领域里能够走得更高。


这点华为比较厉害,把工作分成若干类,每一类别的人,从整体上看不是那么强,但在做一类工作的时候,能够钻研得很深、很高。


从华为这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干部体系的进一步细化分工,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个思想。


比如专门研究政策的人,就专业研究政策,只要研究得合适就能做得到位,同一个人,又做政策又做执行,就会对他要求太高。


分好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前提。这个是华为可学之处。


大部分的企业在分工分权方面,不能把工作分得简单,找人就比较难,人才成长就比较慢。


很多小企业,每个职位都要求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难找。


对华为来讲,人才级别很高,又都是在一个领域里走,研究就有深度;如果跨领域,人才首先要克服领域障碍,就没办法在研究深度上有那么高的要求。


第二个前提,在华为的体系里,分工能限制人的缺点。


人是有弱点的,当一个人的权力绝对大,支配下属的所有权力全部归为一个干部管理的时候,公司的原则和价值观就很难全部传递下来,因为他很可能在人性弱点的驱使下,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公司之上。


华为的分工体系上,用干部时,提名权、评议权、决定权、弹劾权是分开的。


每一个环节,你用的人,你做的决定,想要被一整个“链条”所认可,就必须建立在公司的用人标准和公司的价值观上。这也是华为早期干部部的价值所在。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717.jpg


很久以来,华为都坚持一个原则,对下属的评价,是由一个团队来评价。


早期的干部部,包括干部部门主官、管业务的主官,会有一个评价小组来评价。


评价小组遇到分歧的时候,如果要统一,必须回到公司的基本价值立场来。华为的分工做得很到位,所以分权做得也很好。


2. 分钱机制建立在贡献之上


关于华为分钱机制,研究者众,在这里我只说一点,分钱机制是建立在贡献之上的。


比如分钱的依据是绩效、能力、价值观,其中能力和价值观,是获得长期绩效的前提,决定员工能否做出长期的贡献。


归根到底,华为还是把利益机制的核心引导到员工做贡献的基础上。


3. 评价机制是一种保障机制


华为的评价机制是评价业绩、能力、价值观。这个机制是分权和分钱机制的保障机制。


多数的企业把权力和钱分下去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分权后得到控制、分钱后贡献做到位?所以分权分钱必须有评控机制来保障。


华为所有的管理体系,都建立在这三大机制之上。这次总干部部分离出来,归根到底还是围绕着分权、分钱、评价这三条线。



04 华为最牛的地方是管理到位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干部的管理都是建立在这三大机制上,把这三大机制管到位,是人力资源体系的核心工作。


1. 管理绩效:一个结果分解为一个体系多个环节


大多数的企业对绩效的定位在于关注结果。


华为早期也是如此,营销业务看业绩,研发看开发产品,生产按量考核,但在华为管理体系中,营销人员销售收入中的回款指标,决不超过20%。


华为重视客户关系,认为每个业务员都有其他的很多工作需要做。


比如这个月重点任务,是把客户方的决策人请到华为来参观,可能占的比重是5%;把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推介给客户,占10%。


一个业务人员完成销售,靠自己只能做这些工作。


要进一步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交付体系是可靠的,是有保障的,了解华为对未来是有预期的,就需要业务人员把客户请到公司来,让他知道我们的产品是好的。


这是由研发人员来完成的,研发体系要让对方的决策人员看到,华为的研发产品规划对对方有吸引力的。


你现在购买我的产品,之后的一二代产品都能持续跟得上,公司整体对客户提供的服务是长期的。


华为认为,这一系列活动加到一起,才能完成销售,这不可能由一个销售部门来完成,整个销售会分解成很多动作,贯穿到一个体系。


但一般公司把笼统的收入指标都算到销售人员头上。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822.jpg


华为的绩效管理建立在对一个结果分解成无数个活动的基本上,这个活动可能在研产销环节,甚至在后勤体系,全部进行了分解,每个节点都承担着销售的责任,所以整个华为是一个营销型的组织。


正因为如此,绩效才能管理出最终绩效。


大多数企业做不到,只能给一个结果,比如只考核销售收入,至于后面能不能统一起来,只能靠内部喊,内部骂。


这就是大多数企业与华为的区别所在——无法管理好过程,只能考核结果。


2. 管理能力:知识和经验分开,“训战结合”


华为厉害之处还在于对能力的管理。


把每个职位的要求分解开,能力要达到职位的要求,有两种获得方式:


一是具备岗位所必要的知识。


比如财务,不能不懂《会计法》,不会记录凭证;比如业务员,不能不了解客户、产品,不会分析市场,这些是知识类的。


在每个职位要获得哪些知识是明确的。


二是除了知识之外,能力提高的第二构成要素是经验。


空有知识没有经验的积累也干不好。


如何分析客户,了解客户,一个市场如何分析结构、高中端,怎么分析竞争对手,这些知识虽然你都有,但是没有经验的积累也不行。


你只有产品知识,没有现场的亲身体验,对产品的了解也是不够的。


华为在管理能力的时候,能把一个职位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分开,管理员工的方式称之为“训战结合”。


训是传递知识,到企业大学来培训;战是积累经验,通过轮岗、调动来使人才大面积经过培训,人才能积累,不是管理某一个人才,而是管理多个人才。


在这种知识结构和经历的轮训,加到一起,总会有一些人脱颖而出。


3. 管理价值观: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华为对行为的管理,就是员工的价值观管理。


一个企业,如果干部不能跟公司价值观一致,是件很麻烦的事。华为如何管理价值观?


是把公司里的整个业务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场景,在每个场合、每个场景下,价值观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华为把体现的行为总结出来,抽象的价值观就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909.jpg


比如,价值观中的团队合作,体现在研产销的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研发过程中有一个IPD开发,在每个节点中,需要每个部门评审。


产品的系统设计出来之后,营销人员来看到底是不是能对接市场的要求,制作人员看是否可以生产,采购人员看是否可以采购,甚至售后人员来看这个产品做出来之后好不好修,这叫IPD过程。


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应该不管是谁发起的会议,都应该派能够发言的人、能够做出贡献的人参加,积极发言,保证推出的这个产品是可靠的。


在其他的企业,如果研发部门召开的会议,别的部门可能随意发言。


如果在华为,敷衍了事、不按时来,就是没有团队精神,人来了没有认真发言或指派来的人不合适,说明团队负责人也是没有团队精神的。


再比如,奋斗者,上班、下班是什么状态,面对客户、做研发等是什么样的状态,都有了相应标准。


这些价值观标准在每个场合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是什么样的,华为都记录下来,进行评价。


大多数企业管理价值观的时候,停留在一个比较简单的层面上:


是不是奋斗者看加班时间,是不是管理者用360度打分,如果分数低就是没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分数高了就是有。


所以大多数企业虽然也选好人,也有合伙人,分钱分权都做得还不错,但是没有管到位,机制的意图不能体现。


机制到位,管不到位,评价落空了,你选的人不合适,那么激励调动的张扬出来的能力和德性是有偏差的。


总结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牛的地方在于:分好权,分好钱,评到位,管到位。而管理到位是最牛的地方。



05 总结


从华为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启示,解决人才问题,有3个要点:


1. 用事业吸引人


事业就像一面旗帜,业务有想象空间,人才才会集聚到你的大旗下。


一切要以业务为中心,企业的业务要有想象力。


业务有扩张方向、有增长的空间,这样人才能够配置到好的职位,机制才能调动人。


2. 用机制留人


所谓机制是吸引人的具体的手段,所谓事业吸引人,是业务吸引;但留人还是要靠机制。


机制上则是敢分权,能分钱,才能把人留住,否则事业再好,也是老板的。


机制就是要把事业和员工关联起来,让员工从事业发展中取得成就、获得利益。


微信图片_20181004081945.jpg


3. 管到位用人


大多的时候企业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人,但是管不住。


管不住就会有大量沙子进来,不能满足要求的人进入核心队伍,是对核心队伍的稀释。


所以关键的环节必须管起来,管住了,才能把人真正引导到需要的方向。


中国的企业,在第一和第二点上,做得很棒了,在机会和业务上都有好的构思,差距最远的还是在管理。


管理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在业务上、机制上的关键点,都用具体的管理活动管理起来。


这是最难也是最有必要的,是企业持续培养和供应人才的必由之路。


作者:苗兆光

来源:北大纵横公众号


图标赞 27
27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