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扔掉你的审计底稿?原创
金蝶云社区-Benny身份
Benny
1人赞赏了该文章 416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09月08日 16:11:26

话说,道可道,非常道


审计的道在哪里,底稿一看便知。


很多审计师从工作第一天就抱着底稿在做,


做了几年之后


还是道不清,说不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每个企业都不同


你如果想把一个企业做明白、看明白,一定不是靠着永恒不变的方式


就比如,你们一成不变的模板。


既然不能依靠模板,那么每个人审计起来就都会有局限性


很多的项目组,做收入科目的不做存货,做存货科目的不做往来,做往来的不关注费用


这就是在一个项目组中,分工的局限性。




而一个好的审计师,横竖内外都会涉及。


有些水平很高的项目经理,看似每天闲云野鹤,仙翁归卧,但是他掌握的可能却是一通百通的道理和方法


因为道百通,病同理


就比如之前我的小朋友,在与我在观点上发生分歧时,她用了非常严谨的计算和分析方式,给我讲明了她的观点。


我无力反驳,我也无法反驳,我只能看似固执的坚持我的观点。


而最终的事实,还是我的观点。


因为她只是利用那些公式、模板、底稿进行分析,而我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见过的太多了。


虽然她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她不知道这个企业真正的风险在哪里。


我虽然没有做任何分析,但是我心里清清楚楚早已经有了画面,这个企业的风险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做。


如果你仅仅是依赖于那些模板的话,大街上随便抓个人,都可以替代你,因为那不是你的思路。


很多东西是无法描述的,比如我们常说的职业怀疑,我给你举的再多的实例,其实你也无法真正理解,更何况,很多时候还要靠感觉。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务所被证监会查出问题,不是因为底稿做少了,而是因为底稿做多了。


一个存货的底稿上百张,可能你只需要做一个完善的成本倒轧都可以发现问题,但是你没有做,或者只是应付着填了一些数。


但是某些项目中不必要的截止测试、不必要收发你做了很多,不仅该发现的风险没发现,反而因为底稿做的太多,导致了更多的矛盾底稿的出现,而你又没有发现。


画蛇添足。




大道至简


底稿越多,越容易没有重点,越容易被眼前的东西所迷惑


而底稿过多的根源,在于没有关注风险,没有重点和计划。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底稿,所有的程序都做,所有的凭证都抽,所有的往来都发函


看似内容全面完整


如果我是质量复核人员


实际上看到这样的底稿,基本就合上丢出去了




少则得,多则惑


所有的程序都做,所有的底稿都不放过


说明这个项目经理,自己就是迷糊的,压根就是没有重点,没有方向,没有风险判断的


这并不是个例现象,而是广泛存在的


总觉得,搜集的底稿越厚,抽凭越多,那么保证就越强。



这就像一个庸医看病


我也不知道你病在哪,我给你开个消炎药,失眠药,头痛药,消化药,反正总有一个药应该是能够适用于你的症状的。


就因为这种庸医的存在,有些人运气太差,开的各种药产生了药理冲突,导致药物中毒,病入膏肓,这就是审计的爆雷,比如瑞华。


因为单纯的从底稿来说,证监会的检查大部分时间都在翻阅底稿,我们先不考虑他们的实地检查和其他因素,仅仅从底稿来说,你的程序不足,起码不能证明企业有问题,只是你的程序没做足,大不了去补程序。


而你的底稿中记录的内容是矛盾的,那就只能毒性大发了,


我们的底稿都是很多小朋友分别做的,方式方法的不统一,勾稽关系的相互矛盾太多了。


如果你去看看质控给你提出的那些问题,应该大部分都是一些矛盾点。




而一个优秀的底稿,一个优秀的审计项目经理


首先他要做的,是分析这个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判断这些问题的风险


然后根据这些风险的大小,制定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


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而我们太多的审计,都在乱枪打鸟,大炮打蚊子


图标赞 1
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