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 | 高韧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七大发现原创
金蝶云社区-徐少春身份
徐少春
171人赞赏了该文章 1.1万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2年11月21日 09:14:14
summary-icon摘要由AI智能服务提供

本文概述了金蝶在2022全球创见者大会上分享的“高韧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七大发现”。面对疫情等不确定性,高韧性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增长,关键在于数字战略、组织、文化、人才和能力五方面。转型正从数字化向数治化迈进,高韧性企业通过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增长,但面临数字人才短缺和IT投入不足挑战。数字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数字文化在转型中至关重要。

微信图片_20221114141045.jpg


导读

在11月11日的2022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与全球创见者们共话企业韧性。大变局时代,面对疫情等复杂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产业互联网实验室、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管理模式研究院联合发起“数治企业与韧性成长”调研,并从这些高韧性企业调研对象的数字化转型中总结出七大发现,特别分享给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高韧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七大发现”

昨天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数量,总共有630387858例,其中在疫情当中失去生命的人有658万。可见疫情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倒下。

面对疫情复杂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产业互联网实验室、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管理模式研究院联合发起“数治企业与韧性成长”调研,发现在中国47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增长的企业有700多家,我们把这700多家称之为高韧性企业。


面对疫情如此大的影响,它们还能保证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对其中57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1.jpg


我们从中发现并总结出来一个共同的特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高韧性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战略、数字组织、数字文化、数字人才和数字能力,这五个方面是其中的关键成功要素。

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这七大具体发现。



01 数字化转型正在从“数字化”向“数治化”转变


我们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归纳为4个阶段,1.0是信息化:IT是简单的工具,IT是IT,业务是业务,IT业务两层皮;2.0是数字化:IT即业务,IT和业务开始融合;3.0是智能化,数据即智能;而下一步,正在由智能化向数治化迈进。


2.png


可以看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成果以后,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企业这个时候普遍引入人工智能挖掘数据。我们调研的57家企业,大部分处在第三个阶段,调查显示处于智能化的企业占到44%。


当然我们也发现有14%的企业已经处在数治化阶段。其中,招商港口就正在由智能化向数治化迈进。

其中我们也发现一个案例——招商港口,他们的首席数字官李玉彬在访谈中提到:招商港口十年前就启动了数据和指标标准的梳理和制定,为全面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最近这几年来,通过业务和IT团队高度融合,以敏捷开发持续交付的研发体系,通过SaaS模式打造智慧化港口,利用AI、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运营效率、智能水平、服务质量以及生态价值。


在疫情期间保持不间断智能化运营,业务的全面数字化为以数治企提供了条件,可见招商港口正在由智能化向数治化迈进。

其中我们也发现一个案例——招商港口,他们的首席数字官李玉彬在访谈中提到:招商港口十年前就启动了数据和指标标准的梳理和制定,为全面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02 通过数字化的运营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企业高韧性增长


面对存量市场,更多高韧性企业通过运营创新驱动成长。比如,在疫情环境下,一心堂药店零售的大规模发展要靠兼并重组,不断打破原来根据地。一心堂的首席数字官冯昌卫总在访谈中提到,这个过程当中很关键的要素就是运营能力的提升,牵头的内容就是数字化转型。金蝶很有幸参与了这个项目,一心堂通过数字化运营创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png


面对增量市场,高韧性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驱动突破。比如光峰科技从原来卖激光投影仪的模式转型为卖激光投影仪+SaaS的模式,按照投影仪打开时长来收费。在这样的模式下面,播放一场电影的成本,还不到卖一张电影票的价钱,大大降低了电影院使用设备的门槛。这也让光峰科技快速占领市场,截至2021年,业务增速达到110%,成功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



03 高韧性企业普遍设立了CDO和CIO,但数字人才仍面临短缺


调研当中,企业的数字人才平均得分是3.0分,满分是5分,这一项的得分在成熟度中排名较低,数字人才在很多企业中普遍短缺。


4.png


受访者普遍认为,数治化的企业亟需新的数治团队,从信息科学人才到数据科学人才。企业要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成果,就要看企业是不是提前部署了数字团队,这包括商业分析师、企业架构师、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分析工程师和基础设施管理员这些岗位的人才。



04 高韧性企业正在构建混合式IT组织


数字化组织建设的挑战在于:如何不断在IT资源的复用、 业务创新和治理之间寻求平衡。这衍生出了集中式、分散式、混合式三种主要的组织形式。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有30%的企业的IT组织是集中式的,50%的企业是分散式,20%的企业则是混合式的。


5.png


所谓集中式就是IT资源集中使用,分散式就是IT资源分散在各业务部门,混合式就是集中式和混合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招商港口正是混合式的范例。


招商港口正是混合式的范例,他们建立了控、管、用、办分离的机制:

“控”是设立了数字化决策委员会:定方向、做决策;

“管”是设立了数字化办公室:做管理、定规则;

“用”是下属码头、园区等业务单位:做对接、落应用;

“办“是招商国科这一科技公司:做交互、强服务。


招商港口CDO(首席数字官)李玉彬称,这样的机制既有数字化的战略规划、管理与监督,又确保开发任务来源于业务需求,还有一支技术领先的研发工程团队来落地。



05 高韧性企业普遍制定了数字战略与蓝图,但IT投入仍普遍较低


在本次调研中,即使是受访的高韧性企业,其IT支出占营收平均比例也仅有1.6%,虽然这已经高于中国企业IT投入占比的平均水平(0.7%)。


6.jpg


但是IT投资在美国的平均水平已达到3.3%,相比之下即使是中国顶尖的高韧性企业,也还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尽管调查企业在数字战略方面得分普遍较高,但是在IT投入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点上,我们仍需要更加大胆和进取。



06 数字能力正成为高韧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仍普遍较弱


在调研的五个要素当中,数字能力最弱,仅得到了2.7分。这里要先讲什么是数字能力,数字能力就是EBC五大能力,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链接与服务客户的数字能力,链接与赋能伙伴数字能力,链接与管理万物的数字能力,链接与赋能员工的数字能力,数据驱动业务的数字能力。


7.png


在这五个能力当中,调研显示,链接与伙伴的数字能力和链接与管理万物的数字能力,是相对更弱的。数字能力正成为高韧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在这一点的表现上还普遍较弱。



07 高韧性企业普遍构建了数字化转型的文化并且在内部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最后,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公司清晰描述并向员工广泛传播数字化转型的愿景”这个选项的得分达到了3.4分,“推动数字化建设在公司内部获得广泛共识和支持”得分为3.6分,这都是比较高的得分。


8.png


这也是调研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这里也有一个案例,就是陕鼓集团。


造顾客,转型是为了用户更好的转型而自我革命、自我转型。

陕鼓集团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创造顾客,转型是为了用户更好的转型而自我革命、自我转型。

陕鼓集团的李宏安董事长提到“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实际上是部分员工及干部的观念没有在思想上实现彻底转型;新马队、新部门在文化上、战略上、组织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巩固。为此,陕鼓通过党建、文化等措施推动陕鼓的数字化转型。


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数字战略、数字组织、数字文化、数字人才和数字能力这五个关键成功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如何有效地组合应用这些要素是成为高韧性企业的关键,而在这五个要素当中,数字文化是最关键的。


我们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一把手把舵,更需要一把手具有量子思维。


9.jpg


什么是量子思维?那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左脑是串行思维,是一种直接逻辑、理性、慎重以及冷静的思维,也可以称为“缓慢思维”;右脑思维是联想思维,联想的知觉、非理性、情绪性以及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也称“快速思维”。


量子思维就是把左脑和右脑思维整合起来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们把它称为全脑思维。量子思维综合并同步整个大脑心理活动以及由它控制的身体语言。


所以,当我们要领导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如何设计数字组合、配置数字能力更需要我们的左脑思维,因为它需要更加理性的选择。如何设计数字战略,配置数字人才,更需要我们的右脑思维,因为这需要我们的直觉以及鼓舞人心的召唤和号召。而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所引领的数字文化,则是量子思维的精彩呈现!


在座的各位,都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深深地祝福各位,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不断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9.png

10.png


扫码关注“徐少春个人号”视频号

我们还将推出更多《徐徐道来》《创见》等视频内容

11.jpg

12.jpg




13.png


图标赞 171
17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