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突然“撤离”在华企业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原创
金蝶云社区-刘作华身份
刘作华
1人赞赏了该文章 260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06月03日 09:14:56

上周末比较引人注目的消息恐怕就是美日要求自己的企业撤离中国的事了,美日鼓动企业撤离中国,难道又在耍什么阴谋?敏感的网友议论纷纷,也引发各种猜测。

 

第一,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库德洛建议,通过“报销全部费用”的方式,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包括: 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


第二,日本政府表示,出资22亿美金协助日企撤离中国。一位日本高级官员表示:“供应链多元化非常重要,除了迁回日本本土,厂商今后很可能要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一部分去亚洲、非洲等多个地区。”两天之内,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都在鼓励自己企业迁出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种什么节奏?


……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迅速组织起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工业生产并供给全球,让西方国家清醒过来:离开了中国的制造,竟然玩不转了。如果遇到更大的危机,被卡脖子怎么办?


美国此时鼓动企业从中国搬走,有两大目的,第一是重振美国经济,疫挽救陷入困境的经济和失业。第二是让美国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不管这条消息是否真实,但对于企业管理也着实提了个醒。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这样的风险确实很大。我们试想一下,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只有一个客户会是什么局面,无外乎是这样的表现:一种是企业的产品不愁销路,这是好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是由于过分依赖于客户,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逼你降价,你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接受的份;再是逼你VIM(供应商存货管理),给你租个仓库,租金由你承担。要你把货先运进来,等它需要的时候才算是它的存货,这就是所谓的零库存管理,完全是客大欺店。还有就是当客户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你的产品也买不出去,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企业只有一个供应商,那又会是什么结果?好的方面是采购物料比较省事,由于比较熟悉而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不好的方面则是:

1、供应商材料质量有问题,投诉是爱答不理;

2、供应不及时,因你只能有求于我;

3、物料价格无法降低,供应商知道它的产品是“就此一家,别无分店”,你没有多的选择’;

4、 当供应商经营状况不佳时,它要是感冒了,你肯定会跟着狂打喷嚏、它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话,你也会落下个一起殉葬的悲剧下场。


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个只有一个客户、一个供应商的极端例子,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但一家企业只依赖少数几家关键供应商及少数几家关键客户的情形应该是还是存在的。所以,要分散风险,竭力去开发潜在的合格供应商及潜在的合格客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抵御振荡的不二的选择。否则当风险演变成现实时,只会死的很惨。讲到这里,可以再举个华为的例子,大家对2019年华为备胎芯片一夜转"正"的报道应该记忆犹新。很多年前,华为就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针对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2019年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海思启用“备胎”计划,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我们都清醒地看到,“备胎”计划其实也是企业战略目标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要不想有朝一日被对手置于死地,早点想想对策而多一条甚至几条可供选择的渠道才会伴随企业走向光明之道。


在企业管理中,对于人才的使用安排其实也是如出一辙的道理。如果某个岗位只有一个人能做,同样存在着优点及缺点,优点是轻车熟路,做事效率高;缺点是当此人跳槽、或者工作上闹情绪等原因,由于只有他(她)会这个“独门绝技”,就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员来把事情高质量如期地完成。在这方面华为的“轮岗制”经验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轮岗的好处:


1、可以培养人才,换位思考,最终成为公司战略性人才;

2、可以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为了防止企业内部产生各种复杂的相关利益群体。避免占山为王诸侯各行其是,降低腐败的风险;

3、可以淘汰落后。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中要时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就是要有成熟的应对方案来化解危机。当天有不测风云真正来临时,才会气定神闲,我们相信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本文转自“刘作华说财税”微信公众号)


赞 1